【编者按】
2025年1月,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地带停火协议,为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带来了一线和平的曙光。迦南美地曾是无数旅行者心中的圣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辉煌,然而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这一古老的地域已然遭受了毁灭性的创伤。
摄影师周仰曾在2018年到访以色列和约旦,正如旅行的意义往往在于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景,她的镜头便是这场探索的见证。从周仰的作品里,我们得以窥见当地的一个个切面:在残垣断壁间感受历史的厚重,在现代街景中捕捉光影交错的瞬间,在死海宁静的湖畔欣赏夕阳下的粉色山脉……这些时光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混乱与冲突的阴影下,世界依然有值得我们去发现和珍惜的美好。
这是一次战火与和平之前的旅行回忆,也是一次对世界复杂多样性的深刻感悟。

摄影、文字 / 周仰
编辑 / 阿四
2025年新年伊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终于在战争开始15个月后大致达成停火协议。这一消息似乎并未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起太大水花。作为前新闻系学生,我颇为惭愧,因为意识到了自己并未十分关注这场冲突是如何在2023年10月突然爆发的。中东的历史和现状终究过于复杂,但停火的新闻却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
2018年10月,我曾与三位友人在以色列和约旦自驾旅行。那似乎是世界陷入混乱之前,最后一段还能平静地去远方看看的时光。不久之后,疫情与隔离、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东南亚的诈骗危机……这些事件接踵而至,我们走向世界的脚步愈发谨小慎微。
时隔七年,像是隔了整整一个时代,那次旅行的许多细节我都已经遗忘。哪怕翻出当年的照片,也想不起那个复杂的行程中每一站都去了哪里。我甚至惊讶于自己当时还拍了那么多有人的照片——当时还真敢拍啊。其实那次我破天荒地带了两台个胶片相机上路:小巧的Rollei 35装着彩色卷,而庄重的Contax S2则装着黑白卷。
努力回忆,我只能从记忆中打捞出一些碎片化的场景:去程的航班延误了10个小时,落地后直奔耶路撒冷老城与朋友汇合,却发现老城颇为商业化;长长的地下通道,走得让人几乎产生幽闭恐惧;在住棚节期间的一个神圣日子里,我们的车误入耶路撒冷最正统的犹太社区,被路上身着传统服饰、步行去集会的当地人侧目而视,还好有当地华裔为我们解释节日习俗;我们包车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的伯利恒,回程时恰逢中秋的满月;触摸那些两三千年历史的遗址的石头;在以色列某处国家公园,我们在炙热的阳光下走了大半日,终于见到一条细小的瀑布,不禁让人想起“应许之地”四个字;傍晚沿着死海开车,对面的山脉漂浮在一片粉红色中;在约旦瓦迪拉姆沙漠中的营地仰望星空,还经历了车胎被戳破的惊险;在佩特拉古城与路边的贝都因人聊天;在约旦的某一站住在修道院内;经历以色列和约旦边境的各种复杂手续,还车、解决交通问题、再次租车;以色列北部的军事设施,成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摩登的特拉维夫离境……这些细碎的印象甚至无法为照片配上说明,那么,就让图片自己呈现那个“发疯”之前的世界吧。










【摄影师】
周仰,摄影师、译者,作品关注记忆、文化遗产与神话。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在读。拥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硕士学位,2015至2022年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外聘)摄影课程教师。作品曾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天水摄影双年展、浙江美术馆、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展出,并获集美·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提名、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提名。
【地球快门】
“湃客·眼光”栏目策划全新改版,透过光圈,成像世界。精选优秀摄影作品,发现不同地理坐标下的生活方式。
【关于投稿】
“地球快门”目前面向公众征集优质摄影作品并给予一定稿费鼓励,欢迎各位摄影师、读者踊跃投稿。
作品要求:
1、主题性:作品围绕同一地点的某个主题或事件创作
2、地方性、差异性:作品能够展现某一地标的自然、人文个性,同时能够呈现一定的文化冲击、视觉差异
3、审美性、年轻性:以摄影师的视角观察世界,发现所在地的独特趣味
有意投稿者请联系邮箱:wusy@thepaper.cn(邮件标题请标明:投稿+姓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