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2 月中汽协口径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59.6 万辆,同/环比+34%/+5.6%;乘联会口径新能源乘用车批售151.2 万辆,同/环比+36.4%/+5.0%,渗透率49.2%, 环比+0.2%。级别方面B 级及以上占比环比+1.5pct 至51.9%,主要由理想L6 环比+14.2%带动;A 级别占比环比+1p ct 至22.0%,主要由比亚迪宋Pro DM -i 环比+23.2%带动。预计1 月国内电车批售85 万辆(含商用),同比+16.5%。2025 年1 月8 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扩大并加码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2025 全年销量预期1560 万辆。  事件  中汽协口径:  12 月国内新能源车(含商用)产/销159.2/159.6 万辆,同比+35.8%/+34%,环比+1.7%/+5.6%。2024 年全年销量(含商用)1286 万辆,同比+36.1%。  乘联会口径:  12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售/零售151.1/130.2 万辆,同比+36.5%/+37.5%,环比+4.6%/+2.6%,渗透率49.2%/49.4%,环比+0.2pct/+9.1pct。出口12.2 万辆,同比+21.5%,环比+52.9%,渗透率30.0%,环比+3.0pct。2024 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218 万辆,同比增长105%,渗透率45%,同比增长10pct。  1) 级别方面,12 月A级、B 级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占比环比上升,A00+A0级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占比环比提升。A 级销量23.0 万辆,B 级及以上销量53.6 万辆,A00+A0 销量27.2 万辆。其中,B级及以上占比环比+1.5pct至51.9%,主要由理想L6 环比+14.2%带动;A 级别占比环比+1pct 至22.0%,主要由比亚迪宋Pro DM-i 环比+23.2%带动。  2) 车型方面,特斯拉Model Y 以6.20 万销量、4.1%市占率位居第一。比亚迪海鸥、宏光MINI、比亚迪宋PLUS DM-i 依次位列二、三、四名,销量分别为5.71/4.49/4.31 万辆,环比+1.1%/+20.6%/+10.5%,市占率分别为3.8%/3.0%/2.9%,环比-0.13%/+0.39%/+0.15%。全年车型销量冠军为特斯拉Model Y,累计销量55.7 万辆。  3) 车企方面,比亚迪以50.9 万辆销量继续稳居第一,环比+1.1%,市占率33.7%,环比-0.9pct。吉利汽车位居第二,销量11.1 万辆,环比+2.3%,市占率7.4%,环比-0.2pct。奇瑞位居第三,销量9.7 万辆,环比+34.3%,市占率为6.4%,环比+1.4pct。全年车企销量冠军为比亚迪汽车,全年销量425 万,以35%的市占率遥遥领先于其他车企。  投资建议:预计1 月国内电车批售85 万辆(含商用),同比+16.5%,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2025 全年销量预期1560 万辆。推荐宁德时代、科达利、尚太科技、天赐材料、华友钴业、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德方纳米、中伟股份、星源材质、新宙邦等。  风险分析  1)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政策波动、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进口限制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产业链盈利能力和估值。  2)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2021 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原材料价格阶段性出现大幅波动性,价格高位及不稳定性对于终端需求有一定影响,对产业链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  3)锂电产业链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重点项目的推进是相关公司支撑营收和利润的关键,也是成长性的反映,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将影响当期和远期业绩,同时影响产业链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电力设备行业:国内电车跟踪:12月销量持续高增 全年销量1286万辆 预计2025年销量1560万辆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