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大省江苏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量近61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在新的一年,“苏大强”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外界颇为关注。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开局良好关系到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江苏省级层面提出,经济大市要主动担当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发挥优势奋勇争先,抓好当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保一季度良好开局。随即,多个经济大市密集出手,猛攻产业项目,确保一季度经济运行“开门红”。
2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分析研判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力推动政策早落地、项目快推进、措施见实效,奋力跑出新春“加速度”,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省长许昆林说,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风向标、晴雨表,是政策实施、资金下达、项目启动的关键时段,跑好“第一棒”、夺取“开门红”具有奠基起势的关键意义。
他要求,要增强抓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和韧性,只争朝夕、干字当头,系统化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经济大市主动担当挑起大梁,其他各市发挥优势奋勇争先,推动增速能快则快、增量能多则多、贡献能大则大,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带动和支柱作用,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2025年2月17日,在位于江苏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的苏州艾尔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外贸订单。视觉中国 图
江苏坐拥5座万亿城市,其中“最强地级市”苏州GDP超2万亿元,以下为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五市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省的比重超过六成。这些“经济大市”正加紧发力,向各自目标发起新一轮冲击。
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南京日报》就以《新春“开门红” 奋力开新局》为题刊发主题报道,呈现当地文旅市场红火、消费活力释放、工业企业铆足干劲的景象。2月1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二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引育和建设推进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说,全市上下要锚定目标任务、加压奋进,掀起大抓产业投资和新增项目热潮,营造竞相发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开门红”。
周红波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抓项目建设,集中资源和力量,找准优势领域细分赛道,聚力招引培育链主企业和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持续厚植产业沃土、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形成集聚集约、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要聚焦产业投资抓实物工作量,统筹推进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协同促进国企投资和民间投资,同步跟进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加力实施工业“双百项目”,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谋划推进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项目。
论经济实力,苏州可谓全省的“一哥”,去年该市GDP达2.6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在高基数的基础上跑赢了全省。2月17日,市政府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认真落实省政府经济运行调度会议要求,研究部署全市经济运行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工作,全力奋战“开门稳”“开门红”。
会议指出,要抓紧抓牢重大项目,加快手续办理,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更大力度争取“两重”项目,做到应报尽报、能报尽报。要用足用好“两新”政策,加大对上申报争取力度。要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密切跟踪出口企业,深入推进外贸企业“全球行”,实施好“跨境电商跃升计划”。要坚定推进创新转型,持之以恒抓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赛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着力增强城市创新创业活力。
蛇年新春,苏南名城无锡出圈:因成为央视春晚、元宵晚会分会场,一时风光无限,成为江南城市的典型代表。当地也着力织好人文与经济“双面绣”,2月13日,市长赵建军带队赴锡山区开展“抓项目扩投资强产业”专题调研,强调要坚持“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争分夺秒狠抓复工复产,久久为功夯实产业根基,切实以存量固底板、以增量稳运行,全力实现一季度经济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中,赵建军强调,当前已进入2月中旬,各地各部门要以“抢”的劲头、“拼”的姿态,时不我待抓项目、促投资,多措并举扩内需、稳外需,真抓实干强产业、增后劲,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去年,南通的发展可圈可点。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21.9亿元,6.2%的增速列全国27座万亿城市第2位、9个长三角万亿城市第1位。据《南通日报》报道,2月14日,南通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该市冲刺一季度“开门红”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责任担当,进一步把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上来,加大研判分析和调度力度,拉满弓、绷紧弦,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要抓住用好相关政策加力扩围机遇,及时拿出配套措施,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持续激发消费潜能,大力稳住外贸外资,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推动招商攻势再加强、项目建设再提速、涉企服务再优化。
2024年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13.6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位列苏南第一。这一年,该市还摘得了“中国新能源之都”的金字招牌。据《常州日报》报道,该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融通互补,集聚效应明显,正朝着万亿产值迈进。报道称,目前,常州正以“开局就奔跑、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