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从144小时到240小时,外国人在华免签停留时间越来越长,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其中,享受过境免签政策的外国人数同比上升113.5%,特别是在政策优化后的几个月内,环比增长约29.5%。
在今年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中英科技创新平台主席任翔结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来了“打造‘豫Share(享)全球’计划,全面提升河南国际化服务能力”的提案。
河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良机
任翔曾赴英国留学多年,2018年创建中英科技创新平台,引进海归人才,举办各类交流活动。他提到,2025年1月9日,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郑州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叠加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河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良机。
任翔认为,河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的自然景观,为全球游客提供了许多必打卡的景点,许多国际友人都渴望来到河南旅游。特别是在个人自由行逐渐成为国际游客主要的旅游形式的背景下,游客的出行体验对于河南的国际化形象至关重要。
个体游客的出行是对当地国际化服务能力的挑战,因此,提升河南省的国际化服务能力,迎接好过境免签的政策红利,对于吸引外国游客留在河南消费,形成新赛道,推动河南文化传播和经济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拿最近很火的微短剧来说,很多微短剧公司为了挣‘快钱’,出现了低俗化的现象。我建议推动微短剧国际化发展,引入海外的演员和导演等,他们在郑州拍微短剧,也是展示河南形象、助力国际化发展的切口。”任翔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打造“豫Share(享)全球”计划提升服务能力
任翔说,河南在吸引国际游客留在本地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公共标识不够清晰直观、服务行业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缺乏通用的生活服务平台和工具三个问题。对此,他提出通过打造“豫Share(享)全球”计划,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让全球共享河南的美食、美景、文化、人造钻石、服饰等优质资源,促进就业和创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公共服务标识的多语化、智慧化。在省内主要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增加多语种标识,尤其是英语、日语、韩语等主要外语,确保外国游客能够清晰、便捷地了解信息;也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利用手机和智能导览设备提供AR实时多语种的指引服务,进一步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第二,提升商业场景国际服务能力。一方面要提升有关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国际文化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工业互联网标签技术体系,建设便捷数字化解决方案,海外游客可以扫描二维码,自助式获取商品介绍、服务详情、下单方式等。此外,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出台标准化服务和产品措施,推出优惠券、引流投流等政策,引导本地商家积极参与,形成国际化服务合力。
第三,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通境外无现金便捷支付通道,建设集叫车、外卖、票务、导游、医疗、紧急求助、支付等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平台,外国游客可以在本地快速拥有便捷、高效的旅行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自助式的服务系统,在节省成本、提供便利的同时,动态分析有关数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任翔在今年河南省两会上还带来“扩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IP海外影响力”“推动微短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相关提案。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