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数字生命卡兹克 数字生命卡兹克

这几天发生了一些魔幻事件,真的让我真的觉得,无语又愤慨。

事情是这样的。

这几天,一些人卖DeepSeek课的事冲上了热搜。

真的,打开手机随便翻翻,各种DeepSeek课程铺天盖地。

什么9.9元的DeepSeek入门课,到几百块钱的deepseek变现特训营,再到线下动辄上万的本地AI训练师。甚至有卖家打出“三天精通AI,月入10万”的口号。

闲鱼都快被卖课的屠榜了。

别的平台自然也不能幸免。

boss上所谓的DeepSeek课程讲师的月薪更是高得令人咋舌。

给我都看不会了。

真的,2023年、2024年的春节,反复又一次轮回了一遍。

2023年春节,ChatGPT爆火,春节之后,所有人都在谈论ChatGPT,关于ChatGPT的各种提示词课程、AI课程应运而生,最后以“中国AI教父”666的倒台而收尾。

2024年春节,Sora爆火,所有人都在谈论Sora,然后Sora的割韭菜课程应运而生,直接玩起了诈骗。要知道,那时候还是2024年2月,全世界几乎没有人能玩到Sora。

2025年春节,DeepSeek爆火,所以你也能猜到结果,卖课的怎么会放过这些机会呢。

真的,我现在觉得每年的春节好像都有一股魔咒,2023年ChatGPT,2024年Sora,2025年DeepSeek。每一年的春节,都会让国民对于AI的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但是吧,这些卖课的,你要好好做好内容就算了,结果有的就是照搬chatgpt的prompt课,改个标题就拿出来套现。

或者就是四处整理文档,存个网盘就开始出来卖。

真的,无语凝噎。

很多AI课程的内容,其实在网上随便搜搜就能找到。

比如那些动辄几百块的AI对话指南,教的无非就是如何和AI对话才能获得更好的回答。

可实际上,这些技巧在各大AI平台的官方文档里都有详细说明,甚至比那些付费课程讲得还要清楚。

比如DeepSeek的官方文档。

更别提现在都是推理模型了,所谓的Prompt技巧都被无限的削弱,虽然变得更不可控,但是发散能力也更强了。

还有一些人再卖能接API的所谓的本地包。

但是官方自己其实就整理过可以接DeepSeek API的应用。

说到底,他们卖的不是知识,而是焦虑解药。

人家不少卖家直接就明摆的告诉你,我卖的就是信息差。

但即便如此,这些课程依然有大把买单的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掏钱买这些明显粗制滥造的课程?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刚给自己6岁的儿子报了个编程课,学费一个月要上千。

我问他值不值,他叹了口气说,不是值不值的事,主要是现在不让孩子学这个,总觉得亏欠他似的。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中了我们这代人的痛处。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多弯道超车的故事,也错过了太多风口。

当年不买学区房的懊悔、错过阿里巴巴股票的遗憾、没及时入场短视频的悔意,这些深深刻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现在AI技术迅猛发展,谁也不想再当那个错过风口的人,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少的那份缺少执行力。

这种焦虑就像是在看一场已经开演的电影。你迟到了,匆匆忙忙跑进影院,生怕错过了重要情节。明明可以慢慢找座位,却偏偏要在黑暗中东奔西窜。

就像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大家害怕的不是更牛的AI,而是会用AI的更牛的人。”

而且,这种焦虑是会传染的。。。

当你看到隔壁的孩子在上AI课,同事在炫耀用AI赚副业收入,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什么各种AI业内大佬的发言,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完了,我是不是又要错过些什么”的恐慌中。

于是,在这种集体焦虑中,付费学习似乎成了一种安全感的来源。

这种焦虑助推了一个怪现象,就算知道很多课程是骗局,明明很多AI工具的使用门槛并不高,甚至像DeepSeek这样的产品已经做到了对话式交互,使用门槛低得跟聊天一样,但人们还是前仆后继地掏钱。

这玩意就像当年有人花钱去学如何使用百度一样荒诞。。。。

付费学习提供了一种仪式感,给了我们一种正在采取行动的确定感,我们用“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性”。

那些声称三天精通AI的课程,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

但是我觉得这样现象背后的成因,还是我们这代人,已经越来越不会用搜索了。

你没看错,就是越来越不会用搜索了。

十年前,我们遇到问题时会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比多个网页的内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那时的学习是主动的,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我们为了一个游戏,可以从3DM上折腾各种游戏,找游戏本体,找汉化补丁,找破解补丁,然后装上各种美化mod,有的身形mod还得装特定的程序。

甚至为了改个自己喜欢的身形,会去学习代码,去改那些看着就想吐的mod源码。

一些老主机玩家一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游戏。

你看,这些行为,都是我们主动的,13年的时候,媒体没有这么发达,我们有了问题,除了搜索之外,更多的是去论坛上提问,看看是否有大佬们能给个回答,反而很多答案,都是在论坛的帖子里,探讨出来的。

而现在呢?

随着短视频的横行,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主动获取,开始越来越变成被动获取了。

变成了刷刷刷。

我们不再去思考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去获取最本质的知识,而是输入一个关键词,打开一个短视频,不断的下划,点赞,下划,点赞,如此,循环往复。

说白了,算法推荐让人们沉溺在一个又一个热点的舒适圈里,你关注AI,他就给你推各种AI相关的视频,至于那些视频到底质量如何,逻辑是否正确,我们却没多大心思去判断。

反正看视频比查资料爽多了,短平快,直接被动接受就行。

那些二道贩子抓住了这一点,反正大家都只会依赖短视频或一些宣传文案,不会自己去核实信息。

于是,他们把看似玄妙的“AI干货”包装成一门门付费课程,把搜索就能得到的答案变成收费项目,把网上的公共资料略微改头换面就敢卖个三位数价钱。

然后很多人就真掏钱了,交完钱一看,里头的内容就是简单提示词、一些鸡汤,或者过时很久的知识点,根本不值半毛钱。

《三体》里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降维打击。

我常常觉得,在AI时代,失去主动搜索能力的人就好像被“降维”了。

他们在一个更低纬度的被动接收空间里,只能看到算法推给他们的东西,失去了“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视角。

真正的互联网是一个无限维度的空间,只要你肯搜,肯刨根问底,就能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资料,也能更好地做判断。

但一旦你丧失了这个基本能力,就只能被动地相信别人灌输给你的信息。久而久之,你对世界的认知就会扁平化,甚至被人牵着鼻子走。

就像DeepSeek的卖课乱象,如果大部分人都知道怎么自己找官方资料、怎么用搜索引擎判断真伪,这些卖课的可不会这么嚣张。

可惜,现状就是大部分人没想过要多做一步。

这种现象,我愿称为“搜索退化症”。

这大概就是我对AI现状的一点点感慨吧。

希望你读完后,也能少买些没必要的课程,多用用AI搜索或官方文档,亲自验证AI到底有多神奇。

毕竟,在AI时代,知识的门槛不是更高了,而是更低了。

只要你愿意去找,就会发现所有资料几乎都唾手可得。

也许,答案里就藏着新的可能性。

共勉。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 作者:卡兹克、小瑞

>/ 投稿或爆料,请联系邮箱:wzglyay@gmail.com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原标题:《对于那些出来卖的DeepSeek课程,我有些话想说。》

阅读原文